当我们拎起行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人生选择上的一条道路就已经在我们接下来的路程中铺展了开来。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未来不同的去向,当年报考学校时的那份迷茫和焦虑在脑海中还依旧印象深刻,父母和老师在耳边的叮嘱教诲也依旧清晰。那时的我们把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都看得无比重要,对于每一次的选择都要用尽万分的力气去仔细斟酌,但现在仔细想想,其实也发觉了,原来人生中的每一段选择其实也是在特定了的环境中去抉择的。换言之,就是曾经我们以为站在选择主导方的我们其实也是在特定环境中被选择的对象。
从小到大,我们被父母告诫的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每一次当我们遇到无法抉择的问题时,父母也总是在第一时间里就帮我们想好了答案。从小时候选择学校开始,再到高中,再到大学,人生每一步的规划都是在已有的特定的范围里去选择的,而每一次看似站在选择主导权上的我们自己其实更多的也是处在观望的位置上,等待着别人来帮我们去抉择,或是在外在因素被限制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被选择的人。在我们高中考大学时,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一个重大环节,而以此来决定我们命运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对于这句话,我没有什么疑问,我也相信机会的更多把握是抓在我们手里的。但是再仔细分析,其实我们也知道,所谓的选择其实更多的也是作为被选择去决定的。当年的高考,一道分数线,就把当年一起努力拼搏的学子划分到了不同的层次上,在这些人当中,有些人也许凭着侥幸而过,有些人也许因为失误就掉落在了不同的层次上,再加上不同地区招生的限制,专业的管理……处在选择地段上的我们啊,其实也是被选择的。
当然,我对于这种被选择的观点的提出,并不是要我们向现实妥协,一味地不作任何努力地等待着被选择的命运。与之相反,我所希望的恰恰就是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处境,然后更好地去做出选择。当我们一味地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选择的主导上时,我们往往会因此忽略掉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以一种更清醒的认识看待我们身边的这种环境时,我们也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以我自己的个人反面案例为例,曾经的我自己就天真的以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了很多选择。可现在想想,是吗?以前每逢遇到选择的机会时,我总会犹犹豫豫地在最后做出抉择,而那时我竟还认真的以为最后的就是命运对我的安排,我的选择就一定会是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中最好的!自己下意识地将自己放在了被选择的位置上,竟然觉得还不错!再则就是自己把很多的选择机会放在了别人的身上,用别人的选择来替自己的人生做答案,结果可想而知,这种盲目的自信也让自己丧失了很多的机会。
在人生中,我们是有选择主导权的,这没有错,在生命里,我们是被选择的,这也没有错。错的是一味地以为自己占据着主导权或是一味地以为自己被主导权占据。思来想去,我觉得最靠谱的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认清现实,也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去占据主导地位。以退为进,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度悲观,既要认清自己以前的过错,也要敢于在现实的选择中真正地为自己搏一把力。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