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好文章 >

万物为道、我之为德

时间:2012-03-28 13:50:08 来源: 作者: 点击:

万物为道、我之为德

《道德经》,一部诞生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巨作。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而“道”这个字,也因为《道德经》一书流传至今。

如今的中国已超13亿人口,学“道”之人也比比皆是,很庆幸本人也是其中的一员。可以说,吾之一身,24年来从未敬佩过任何一人,直到接触《道德经》后,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曾出过如此人物。回想三年来的悟“道”经历,真是感慨良多,特写此文以表达对“老子”的敬意。  

-------------------------------------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可谓是耳熟能详。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不清楚,目的是什么更难查询,但我想说的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绝对不会是知识,而是这个人的------------思想。

“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在我看绝对不会是“道”不可说,如果“道”都不可说,那又如何去辩证,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我们因该看到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学会自己去思考,学会在不断的思考中去改变自我惯有的思维方式。因为人与人最大、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思想的不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我们看一下“百度百科”中为这句话做的举例: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小孩对老翁说了什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的鱼竿送我吧!"。

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小时候的你、或者是现在的你,当老人给你鱼的时候,你会想着去要鱼竿吗?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不怕说连我也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思想,因为我们和这个小孩的思想方式完全不同。当有人送东西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这东西好不好、接不接、需不需要、他送我东西是不是有什么坏心思,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我要怎样才能以后都能有鱼吃呢?

为什么一个苹果会成就一个“牛顿”?因为苹果特殊吗?不,是因为“牛顿”这个人,确切的说应该是“牛顿”的思想和常人不同。试问一下自己,如果有个苹果砸中你,你是不是看看树、看看苹果、再摸摸自己被砸中的地方,然后骂上一句、踢上一脚就走了呢?而为独“牛顿”想到的却是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不知道大家感觉到了不同吗。如果没有,可以再问下自己:为什么同一件事情给不同的人去做,会有不同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才会让不同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想到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事,最终换来不同的结果。

知道一个老师教学生时,最难的是什么吗?并不是告诉你这是什么,因为告诉你答案太简单了,只要这个老师知道答案;难就难在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正确的思考和看待这个事物。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思想各不一样,所以思维方式的改变才是最困难、也是最最重要的。

《道德经》一书却恰恰是一本改变人思维方式的巨作。没错,你没有看错,《道德经》并不仅仅是一部告诉你什么会是“道”,该如何去追寻“道”的书;《道德经》最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改变自我惯有思维方式、如何去正确看待事物。

很多人在看《道德经》的时候,往往都在问:“老子”在告诉我们什么。在此我想做一下重点申明:重要的并不是“老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而是我们自己从这部巨作中看到了什么。

郑重申明:本人讲述的观点都只是自己的想法,并不对“老子”或《道德经》有任何非议,请大家勿拿之做说辞。如果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我QQ:273779028。

------------------------------------

黄焰锋

3/20/2012 2:48:28 AM

相关文章推荐:

-
上一篇:学会放心
下一篇:孝道犹存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