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写作。起初,肤浅的来说,有为了发泄心中不快和烦恼,有虚荣心作祟,有的是脑子里突发奇想,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掏出笔和纸就记录下来。写作,我愿称之为一门艺术,纵使有万种理由去写作,但最后我们更愿意回归到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表达,作家更擅长用文字为世界创造更绚烂更持久的火花。但为何写作,作家会真的知道吗,明天或许会明白。
作家们难道会在哪次创作前夕心里想着,我这本书,一定要印出来拿去出版社出版。真的会有哪位作家会怎样想吗,我觉得这样太古怪了,一本杰作的诞生或是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或是娓娓道来,修修改改。但应该不会是作家边写边想,读者想看什么剧情发展,哪个句子更惹读者喜欢。即使我不是身为一位作者,我也觉得这样的思考没有必要,当人们埋头苦干时,谁会有闲空想这种问题,不仅会打断写作的思路,写作目的也不再单纯,带着强烈的功利性,这部作品大概率会进行不下去。
有的作者是定型了,作品类型风格不变,有的作者经历多了,成功转型,也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作品的呈现,往往也跟作者的阅历挂钩,对文字敏感了,就写了下来,现实作家写现实,科幻作家其实也是写现实,笔法不同而已。说到底,作家为何而写,想写就写了。
不过,在特定的年代,也有人会为着同一个理想目标写作。看了《鲁迅自传》和《回忆西南联大》,抛开那些大家作品来说,鲁迅,沈从文,闻一多等等这些,都是过着正常生活的普通人,在战火硝烟,不太和平的年代,就将笔杆子当武器保卫家园,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铁血战士。
有的作家很不一样,像太宰治,写下了《人间失格》,后跟女人投河自尽。我们也不知道他的文字有没有一丝丝治愈他,或者根本没有,只像一把刀子,狠狠的剖开了众人的心装下自己的绝望。他的文字有另外一种力量,让人沉迷,让人压抑。但这样一个人,是深深的热爱写作的,从他的身上,明显能看出人性的矛盾和无奈。
有次采访,就有人问村上春树心中设想的是什么样的读者,这个问题把他难住了,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专门为了谁写小说的意识,从来都没有。
但有一个观点我是同意的:无论一个作家写作的初衷是什么,但最后,都是为自己而写。
作家为何,为谁写作,若是一时间说不清,也一定有它的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给作者带来了些心灵慰藉,发泄了心中的烦闷,畅快舒心:满足了莫须有的虚荣心:带给自己巨大的满足感。如果顺利的话,在成书后,读者也能够切身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感你所感,悟你所悟,达到与外界交流的效果。
就像余华的《活着》的序言里写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作家,就是写出了内心感知的一群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