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好文章 >

浅谈求医的学问

时间:2020-12-03 09:03:17 来源: 作者: 点击:

每个人都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免不了要求医问药,这时摆在你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是去哪家医院哪个医生看病的问题?是看中医还是西医?这些对于毫无医疗知识的患者来说,是十分纠结的事。

一个人生了病,不但自己遭罪,整个家庭都被打破生活的常规,围着病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一心渴望能找到一家好医院,一个好医生,最好能遇到一个手到病除的“神医”,但当你对医疗知识一无所知的话,能碰到这样的“神医”,概率微乎其微。虽然明知无缘“神医”,但病还得治。普通百姓都有一个随大流的习性,选大医院去治疗不会错,因为高端的医疗设备摆在那儿,似乎进了大医院就可以放一百个心,其实未必,因为即使医院拥有最先进的仪器,也不等于完全破解了人体中所有的奥秘。

举个例子,有的人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结果证明你各项指标正常,一个西医的医生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没病。然而,既然身体不适怎么能说没病呢?这在一个中医的医生眼里,一个人身体不适,肯定是体内中的五脏之间阴阳失衡的缘故,有必要及时地进行调整。真可谓是“上医治于未病”的道理。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病人的咽喉中有肿块,医院通过各种设备进行确诊并进行靶向治疗,经过十天半个月的治疗,病人“康复”出院。但过了两年,该“病人”又旧病复发,你不禁要问,前两年的治疗到底算不算治好呢?回答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很难说得清楚。

从西医角度来说,彼时已经治好,此时又生病了,是病人的自身免力出了问题。

从中医角度来说,病人前两年的治疗是失败的——理由是,当时西医的治疗,只针对咽喉的一个肿块,进行切除手术,解决了身体中的一个点,可以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见行为,没有解决造成肿块根源的问题;而中医是以点面相结合的治疗理念,进行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案。但中医有一个短处,那就是治疗过程比较长,治愈比较慢。可是就因为中医的慢条斯理的治疗特点,反而体现出中医的治疗是尊重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现代人大都有一个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懂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客观规律。往往产生病急乱投医的冲动。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们不禁要问,西医与中医相比到底哪个好?其实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西医的优势在于,短平快。很多急病无疑是选择西医治疗比较好,比如车祸、脑充血、心梗等突发性疾病,在生命的紧要关头,西医利用先进的仪器及通过科学手段,能够及时地挽救人的生命。

中医的优势在于,对病因追根溯源,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一个好的中医的治疗理念是祛邪不伤正,滋补不留邪,攻补兼施;每个处方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是千人一方或者是一病一方到底。这种治疗方法很适合慢性病患者,特别适合年老体弱的病患者。

如果说西医好比是一个短跑健将,那么中医就是一个长跑高手。

再来举个例子,一个年老体弱的绝症患者,去了市区医院检查,医生告诫说:据于患者高龄体弱,不能进行手术类治疗,还是选择保守疗法。

有的子女一听医生的话,不可接受,选择去更大的医院检查,以彰显其孝心。如果患者的子女是一个独生子,那么问题不大,一人做主,没人作梗。但如果患者的子女有多个,那么就会产生分歧,少不了掰扯一番:是面对现实,尽量让患者减少痛苦,平静地度过最后时光;还是去大医院搏一下,好了却自己尽孝的心愿?

这里问题来了,到底是选择保守治疗者有孝心,还是选择到大医院搏一下的子女有孝心?这里边有一个误区,人们往往不是从客观现象中,做出理性的选择,而是用花不花钱作为子女孝与不孝的标尺来衡量,这就把这个选择题绑上了道德的标签,好比《皇帝的新衣》中,眼见皇帝是光身,可嘴里高喊他穿得漂亮。大家都不愿意做傻瓜,正如子女们都不愿意背上不孝的骂名。

回答好这道选择题,抛开经济不说,所有的纠结都会烟消云散。首先要回答的是患者的体质到底能不能经受得起手术治疗?如果大概率确定为经受不起,那么再去检查就没有意义。

花钱买健康,是一种孝心;但花钱买罪受,就算不上孝子了。尊重科学,面对现实是最为明知的行为。

西医解决不了的事,也许中医为你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推荐:

-
上一篇:论不衡
下一篇:老板与员工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