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好文章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时间:2020-07-30 16:27:26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来不知道是刮哪阵风,明史突然之间火了。很多人在网上历数明朝种种,回味明朝,为明的灭亡而叹息。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其中种种不乏对明朝的回味、可惜及赞美之言,纵观整个明朝及整个华夏史,明朝自有他的强硬之处,却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独一无二!

世人对于明的强硬印象可以说不是来源于明正真的强硬,而是来源于和清的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满人长达100年的屈辱史,使整个华夏民族5000年的积累化为乌有,曾经万国来朝的盛况也只能出现在梦里。而对外战争从未退缩的明相比于清,自然瞬间高大上。

满人得江山太过于容易,于是乎他们的统治者对于土地似乎没有太大的狂热。从国力最强的康熙就开始割地。对于自己老家之旁的土地居然毫不关心,居然在自己打胜仗的情况下,割让了沙俄大片土地。到晚清时国力日衰,割地几乎成了一种常态。

华夏人积累了5000年的财富、文化和自信被满人200多年间败得干干净净,清和明是两个相连的朝代,自然会被后世史学家拿来相比。清人带给后世的痛苦自然让那些追忆曾经万国来朝之盛况的人对于明有了无限的憧憬,因而明被吹捧的近乎于神一样。

然明终归只是华夏14朝的普通一朝,说起明的政治,恐怕远远没有想想中的那么美好。明的党争,于历朝之最。唐的牛党之争,宋的改革之争与明人党争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明人就是纯粹的为了党争而党争,有时候国家利益,名族利益,在他们眼中毫无意义,只要能与政敌致命一击,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弃的。努尔哈赤、李自成、张献终正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中被养得尾大不掉。而明朝的皇帝为了和大臣斗气,可以数十年不上朝,至国家利益于不顾。世人皆说明朝的大臣是最有气节,不怕杀头,然随崇祯帝在万寿山殉国的却只有王承恩等寥寥几个侍。遥想当年南宋崖山,10万军民随陆秀夫殉国,是何等的壮哉!数年之后反清的主力军居然是张献终的部将,一个明臣眼中的流寇、反贼。这或许于明臣的忠烈是最大的讽刺。

在明朝无论你多大的功勋,纵然是不世之奇功,只要你的政党在党争中失败,你绝对会被清算。

于谦,一个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的奇男子。于谦的北京保卫战,稍通历史的人都应该十分了解。一个文臣,在皇帝被俘国家精锐尽失而敌人又兵临城下众臣皆议南迁之际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被授予重任。由于于谦的坚持明朝没有像北宋一样失去半壁江山,整个中华大地避免了再次分裂。无论是从明朝的角度来说,还是以今天的视角来说,于谦都是可以封神成圣的人物。而于谦的为人处世,性格也正是像他的名字一样温和谦让。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夺门之变”后会被清算,被斩首。而被杀害的罪名和杀死岳飞罪名莫须有一样荒唐可笑,叫欲为(想要迎外地藩王为帝)。没有任何证据,只是政变的牺牲品。官至兵部尚书,少保被抄家时家无余粮,在整个明朝论清廉程度恐怕也只有奇葩海瑞可以相比。在整个中华历史上,能立下于谦如此功勋,而又清廉如此的恐怕也就寥寥数人,就是这样的人也是依旧被清算。

胡宗宪,坐镇东南数十年,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使东南百姓免于倭患。成就了抗倭英雄俞大猷,戚继光。而却由于严嵩的倒台而被清算,胡宗宪死后的那几年,整个东南是倭寇泛滥,百姓死伤无数。

张居正,很多历史学家都是明朝的后几十年都靠的张居正新政的成果。张居正新政在整个中国古代改革史上也是可圈可点,虽然弊端不少,好处也是很明显。明朝最后的这几十确实也是靠的张居正。官至太师太傅的张居正在死后亦遭到清算,家人遭到流放,被抄家,自己也被掘坟鞭尸,两代帝师首辅,最后落了个好不凄凉。

戚继光,著名的抗倭名将,练的鸳鸯阵举世无双,其战功彪炳史册,戚家军更是比肩岳家军,在中国名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这样立下大功的名将在张居正死后也是遭到清算,不得不令人唏嘘。

明朝的党争确实是各朝之最,完全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而明虽对外强硬的同时于政治上过于不负责任,其仍可圈可点。明的“仁宣之治”相比于满人的“康乾盛世”更加繁华,少了满人的浮夸。明朝也有大航海时代,明的火器也是领先水平。。。

明朝只是华夏14朝的普通一朝,过于吹嘘或许有点不符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关文章推荐: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