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心
滴水穿石,并非是由于水滴有巨大的力量,而是由于水一滴接着一滴。
——题记
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喜欢这句话掷地有声的份量感,一份渴求明“道”的心态昭然示人。也能窥见在明“道”之前的孜孜求索,不得“道”不罢休,得了“道”,哪怕享有一天,也算是给一生划上了圆满句号。
什么是“道”,且不说孔子的“大道”,做为普通人,我想,或许是生活中自己能够做到的、想要的、值得去追寻的东西,而在这静水深流的探寻路上,倾听自己的内心,感知道路的平坦崎岖,即便是未到达最远的地方,单单是享受过程,也一生无悔。身边这样无悔追寻的人,有多少呢?
站在锅灶边做晚饭的时候,突然心中隐隐的抽疼了一下,锅铲失去了意识,有一搭没一搭游荡在锅里,火嗤嗤的燃。在我心中,有一个人,平凡,伟大,慈爱,一生坚持她的信念,她是——我的母亲。
母亲善良勇敢,开朗豁达,勤奋执着,无私奉献一生。回忆那条不归路,许许多多的画面从泪眼中流出。她对自己的选择,坚守一生。父母上学的那个年代,在当时土地改革的背景下,富农或地主成分是一顶压迫着人抬不了头的大铁帽,许多人被社会歧视,命运悲惨。父亲老家是一个庞杂的大家族,有自己的土地,雇人帮忙干活,爷爷自己也下地做活,被标签为富农。为了摆脱政治压制的身份,父亲从小立志考出农村。父母在大学里相识,毕业后母亲毅然选择了父亲,跟着父亲远行到新疆。这一跟,就是一辈子。
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日子起起伏伏,跌跌荡荡。但印象中最深的,是父亲临睡前,写字台上的一杯水。就和小说里的一样,母亲只是默默做着平凡的小事,日复一日。母亲对于认准的事情,不惧怕,在她的眼里,是难题,就积极争取,想办法解决。我的心中,常有种错觉,母亲是天。
母亲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入迷,执着,快乐,有一份静默坚韧的力量,初衷简单明晰,剩下的,就是去做。
记得我的孩子出生时,母亲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她竟然开始学习中医了。家里几本厚厚的中草药的书,母亲几乎将它们翻烂,常用的中草药她都认识,戴着老花镜一手捧着书,一手拿着一根铅笔轻点太阳穴,念念有词,花白的头发,老式黑框眼镜,一副老教授的模样。我心里嘀咕,那些深奥的玩意儿是学生要花多年的科班进修才能拿下来,母亲这是玩哪般呢。母亲不管这些,她有空就学习,白天有空了倚在床头看书,晚上睡觉前在台灯下细细的做笔记,书上划满了各种标记、注释。后来,母亲开始为自己拿药了,她先是小剂量的抓草药比对书籍细细研究,为自己开药方,慢慢煎了喝。我们一致的反对,她就更加勤奋的学习,买了内科学的课本在家自学。终于有一天,母亲当上了家里的郎中。家里人感冒嗓子疼,发烧了,母亲细细的问症状,看嗓子,各种望闻问切,然后翻看她磨烂的书,制作方子,又亲自跑到药店给我们抓药。给我们讲课,罗列各类中药的细微差别和功效,中药之间的最好搭配和剂量的拿捏,循循诱导我们这些拿架子的病人,说服我们听她这个老中医的话。我们一半信任一半怀疑地喝了她的药,一些小病竟然好了,她就开怀大笑。家里人开始对母亲刮目相看。母亲学医给家里带来了快乐,对中医的学习更加浓厚,常常拿我做实验,在我身上按一个地就告诉我某个穴位的名称和功效,母亲的手劲真大啊,痛的我呲牙咧嘴,一个也记不住,但是母亲很兴奋,她觉得一定是把那个穴位拿准了,也奇怪,按完后,真的一身轻松。即便年过七十,母亲的学习一直未曾终止。她走后,她写的药方我都存在一个地方,不敢打开看,她的笔迹清晰,温婉,厚重,浸满了浓浓的爱心。母亲的老式眼睛盒,红色的绒面已经磨的发白,中间的荷叶已经没有弹力不起作用了,她开合它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
母亲的一生,从头至尾,是一条坦坦荡荡的直线。她简单纯粹,懂得爱,她爱父亲,爱她的三个孩子,再爱孩子的孩子。喜欢的兴趣事,她就去做,不会在意周围人的态度,时时想,天天做。母亲的一生,就这样平淡而清晰。人活一辈子,生命就如同落叶一般,尘归尘,土归土,有一天都要在世界里随风而去。精彩的片段,来自活着的过程,麻木不仁、随大流的活,被动的承受生命的苦难、身体的病痛,是一种活;更好的爱自己爱身边人,追求自己独一无二,谁也拿不走、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是一种活。两种活法。我想母亲是活的很自我的那种,她选择了坚持的,坚持了选择的,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繁茂,看到了平凡但坚定的力量。“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份激荡的生命交响曲,有多少人年老时能安详的划拨此曲尾音?
我常想,自己醒悟的太晚,如果我有母亲这份信念的一半,那该少走很多弯路。但再进一步思考,光有信心不够,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要有在枯燥学习中发现成长的智慧,要有即便被周围人质疑嘲弄仍存在的定力。大多时候,很多聪明的人知道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心里喜欢的东西,但更多的时刻,要做事时,却被惯有惰性、不自信、犹豫迟疑打败。有多少人听过珍贵的癌症病人临终遗言,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态?或许大多是感慨唏嘘,刺痛一下,继续自己的生活模式,并不改变。若此,十年后的今天必将空自羡慕此刻年华。可是,那不是我想要的,曾虚度的时光走了,抓不住了,只好把当下的每一天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只青蛙,她们俩一只有胆量,有力气,欢快有活力,另一只胆怯,懒惰,经常迷迷糊糊。有一天,她俩出去散步,发现了一个地窖。我可是知道的,小时候我家储藏菜的地窖我最怕下去,里面潮湿阴冷,藏着好多懒蛤蟆,吓人。故事中的两只青蛙看到她们喜欢的地窖好激动,钻了进去。却掉进了装酸奶油的瓦罐里,沉了下去。她们不能等着呛死,就手脚并用,疯狂游泳试图挣脱,可是,陶瓦罐的侧壁又高又滑,怎么也爬不上来。那只懒青蛙游了不大会儿,就失去了信心,停止了折腾,被呛死了。另一只青蛙想,“只要出不去就别想活,我必须坚持游泳,说不定,能出去。”可是,瓦罐儿窄窄的,罐壁滑滑的,她根本爬不出去。她不认输,不泄气,:“我还有劲,还要拼,我还活着呀,活着就得拼。”她想。这只勇敢的青蛙,和死神搏斗的时候,觉得自己突然站起来了。她发现自己站在了一块黄油上,原来,青蛙用自己脚掌在液体酸奶油里使劲搅拌,固体黄油被提凝出来,救了她。这只可爱的青蛙蹬着黄油跳出来,跑到森林去了。另一只永远的躺在了瓦罐里。
一念之差,生死相隔。意念左右了人的行为。如果他坚定信念,老天爷就会借给他一只手,这只手出自他自己的意念。提到意念,不得不说说太极。
初见太极,是一群老年人慢慢悠悠的打拳舞剑,简直是退休生活的模版。几年前决定改变身心亚健康的状态,我开始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有一天,偶然跟着视频上的太极大师模仿划圈,竟然感到手上好像有点发胀发热。心下诧异,太极是瑰宝,难道真的神奇?又感觉是幻觉,弄不清原因。正是这种弄不清的线索,让我在后来遇到了真正的太极。这次遇见,打破了原有的观念,拓展了原有的固碍,太极既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也不是打打套路完事。太极,用心练,用脑练,用身练。静心慢练,明一层理,练一层功。直至练到身知而非仅仅是心知。虽然不过是几年习练的光景,仍要感谢自己未忘初心,从弄不清太极这条线索开始,沿着太极这条长长久久的路,慢慢的学习,享受太极的美好时光。
我太极的美好时光主要浓缩在乌鲁木齐府内太极。一年的光景,因为自己的成长速度,感到过了一个世纪。青龙师父带领着学员推手打拳已是乌鲁木齐的一道风景线,在其他人忙着学习套路外形时,青龙师父背负传承传统太极拳的责任,开始教学员推手,教劲,直抵太极内核。这,才是我所想学习的东西,想要的一种“道”。这是老天赐予的太极缘。很多太极大师都是因为身体或是别的原因半路出家,本来是为锻炼身体,但练着练着被太极深深吸引,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大师。青龙师父也是在摸索、走过弯路之后发现了进入太极迷宫的通道,练就深厚的令人折服的太极功夫。
世上成功人士的例子比比皆是,但都遥远,像是童话。真正能引领人上进,感染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一件事的,其实还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青龙师父太极痴迷,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念挂着太极,行立坐卧都在练太极,永远都是太极的“意”,他的言谈身法无一不在太极的圆环里,对我们是最大的激励。青龙师父言传身教,用真诚之心传授太极,拨正我们对太极的正确观念,告诉我们太极的奥秘。比如,太极的穿透力是从哪儿来?什么是太极的“用意不用力”?意,是意念,力,则是肌肉力。太极的慢,不光是外形的慢,它是让人的身体内部深层发生变化。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人体内部的骨节撑开,骨缝打开,肌肉放松,让人的身体内部的细枝末节达到内壮,在慢的练习中体会到身体的虚实转换,体会到一种阻力。人的身体就如同五张弓,发劲的过程如同开弓放剑。这种练法带来的快乐享受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所以太极走的是一种心路。每天练习太极,每天收听微信乌鲁木齐府内太极青龙60秒语音,感觉每天都是一种新奇感,太极变化无穷,自身的感觉也在变。变是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太极,生活如此愉悦如此美好。练就太极功夫,要有明师指导,更要有一颗持久坚韧的心,人人都想要健康,想要快乐,练习太极就能得到,只不过,有的人能坚持,受益就多些,有的人打渔晒网,收获的就少些。太极的最初作用是格斗,现在多用来养生,太极需要身心的松,它的技击训练也是养生。太极,是一场修行,修身修心修德。太极的魅力无穷无尽,是摸索真理的工具,值得我一生追寻。
滴水穿石,并非是由于水滴有巨大的力量,而是由于水一滴接着一滴。突然想到,坚持有种人为的意思在里面,当坚持变成一种习惯,就无需坚持。那就是一份纳入本我的快乐。记得周国平先生就说过,他每天都要写作,不写作他就没办法生活下去。他也没有想到过写作能带给他那么多的东西。他很早就喜欢写,写日记,写文章,到最后,写的东西都成了书集。我的水儿,也在滴,太极是其中的一滴,不奢望水滴成大海,只期待水滴儿慢慢淌,直到流出一条心中的小溪。
小水长流,守其初心。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