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己经历不了的人生,就看书里的人如何经历,自己到达不了的远方,就看它们在电影镜头下如何被呈现。
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
在我看来,如果觉得书里刻画的人生精彩有趣,就自己大胆去体验体验;如果觉得镜头下的风景很美,就跋山涉水去亲眼瞧瞧。
困在家里这些日子,看了很多电影,也看了一两本书。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我自认为这些年,我的生活算是大起大落了,好像的确,我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我有的时候的确会觉得自己很幸运。但是有的时候想想,我所经历的那些,那些暗无天日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日子,又是有几个人能够经历的呢?
我现在想想,其实挺后怕的,那个时候,我所知道的,包括我自己,三个人,好像只有我坚持下来了。说坚持怕是也不准确,应该是我爸妈威逼利诱的压迫、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诫、朋友耐心包容的陪伴,强行扼杀了我一次又一次放弃的念头吧。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不敢给我任何压力,考试没考好父母就说没事,下次努力就好了;上课睡觉,老师只会问是不是又身体不舒服了;逃课在少年林玩手机睡着了,睡醒了被找到,年级主任说,现在心情好点吗?
但是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发现,那些压力是我自己给自己的。是我自己怕过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是我自己怕实现不了我那些很疯狂的想法,是我自己怕以后过上周围的人不断给我描绘的“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日子。不是这种生活不好。
我后来读到金庸先生的一句话:那些都是极好极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最近我在想,回想这些年我所经历的,实在是很难和“平淡”挂钩。可是这样“不平淡”的生活里,我真的过得快乐吗?答案肯定是不。或者,至少是有快乐但也有痛苦的。这样“不平淡”的生活,毕竟,差点要了我的命啊。
但是如果让我选,以后的生活,我还是希望它“跌宕起伏”吧。
大话西游里有一句台词“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啊”。可是那个“奇怪”的人,他成了“斗战胜佛”“齐天大圣”。
以前叛逆期的时候,总喜欢做出格的事情,身处尖子班却想去普通班感受一下,拿到了保送考试名额却做题做到一半提前离场,那个时候,能说服家长签署“不上延时晚自习”“不参加自主学习”“不参加弱科补习”的协议,敢当着班主任的面带着耳机上自习课,就觉得很酷。敢对抗规矩就很酷。
现在也觉得很酷。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很酷。更多的,所有人拼了命追寻的东西,我敢说不要就不要了,真的很酷。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一生,追求高分、追求名校、追求高薪、追求安稳,追求那些身边的人都在追求、或是身边的人告诉你要追求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追求,或者那些东西真的对你有吸引力吗,很少有人去思考。
有的人能围绕“爱”洋洋洒洒写出一篇满分高考作文,但是也许他一辈子也没能学会什么是爱;有的人读着“众生平等”的教条,却依旧排斥异教徒。
一个人8岁的时候说想当科学家,父母会夸他有志气有想法;但是一个人18岁的时候说同样的话,父母会给他个白眼。
为什么?因为在现代浮躁的文化里,梦想是用来做文章的,不是用来实现的。因为现代人的观念里,二三十岁的年纪,如果没钱没地位没熬出头,人生就是失败的。可是很多人都忘了,二三十岁的年纪,青春才刚刚开始啊。青春难道不是用来奋斗的吗?难道人到了三十岁,这一生就过完了吗?而且,我们用什么来定义成功或失败呢?房子?车子?婚姻?薪水?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亿万富翁,那只有当他身价亿万,那才算成功;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在这个世界生存,那么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还没被饿死,那就是成功。
身边陆续有朋友毕业工作,开始存钱买房买车。家里人甚至也偶尔透露出给我规划毕业后的事情的意思。
我吃了一惊。
我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还很远。
我说,我还没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呢,哪能这么快就安定下来?
是的,很多人的人生目标就是安定下来,在某一座城市有安身之所。
可是我的人生目标是“避免安定”。
我想到这个世界到处去走走。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但是我的,可能跟你们都有点不一样。
我想去巴黎看铁塔,想去纽约疯狂购物,想去慕尼黑尝尝啤酒,但是我也想去非洲看看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的生活,想去南极看企鹅去北极看北极熊,也想去战争前线看看烽火狼烟硝烟弥漫。我想在体育馆听演唱会,也想去天桥底下听听流浪歌手卖唱,想住六星级宾馆也想体会夜宿街头是什么感觉。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真的就是想看看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这个世界,应该有上海滩纸醉金迷的十里繁华,也应该有贫民窟朝不保夕的惊心动魄,应该有海天一线的美丽海滩,也应该有电闪雷鸣的海上风暴。
其实,流浪有什么不好呢?
有些事情,你听人讲,听了千遍万遍,都不如亲身经历一遍。
你看一百部法国电影,可你没到过巴黎,就不能算见过埃菲尔铁塔。
你看遍所有战争影视,可是你没到过战争前线,你永远无法对战争的残酷感同身受。
我们在怕什么?
怕成功?怕失败?
都不是。
我们怕的,是“异类”。
因为这个社会无形中给人设定了框架,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退休,好像大家都是这么生活,所以这样才是“正常”的,才是“对”的。
十个人里,九个人爱财,一个人不爱财。九个人眼里,那一个人是异类;但是在那一个人眼里,其他九个人才是奇怪。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那么在这十个人当中,九个人嘲讽一个人,和一个人嘲讽九个人,哪个更奇怪呢?
为什么怕被人当做“异类”,因为我们连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都没有坚定的信仰。
我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人好像总是分不清孰轻孰重。
人们认为房子比家重要,所以这个世界处处楼房越建越高,离婚率也越来越高。
人们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为了钱能不择手段不讲道理。
人们认为别人的眼光比自己的开心重要,所以表面上年纪轻轻就买房买车,背地里用一辈子的薪水来还房贷车贷。
人们认为世俗的承认比遵从内心重要,所以谈婚论嫁的时候,可以没有爱情,但一定要有嫁妆和彩礼。
我有的时候真的很怕,很怕我过上这样的人生。
我很怕一间公寓、一个家庭、一份薪水,就把我困在这世界某一个角落,困一辈子。
遗憾从来不是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
我本可以浪迹天涯。
我本可以看遍世界所有美景。
我本可以不管不顾地在这个世界横冲直撞。
如果我有500块钱,我本可以用二十块钱买面包,三十块钱买本书,剩下的用来买张火车票,终点站是450元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
如果我没有,那么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甘心让那些故事永远封存在篇章里?因为我甘心让那些美景永远只出现在别人的镜头下?
还是因为——
“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