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好文章 >

情感专家

时间:2016-04-19 08:49:10 来源: 作者: 点击:

孤零、压抑、平凡……总有一些词语是我厌烦的,很少出现在我的文字里,亦不常在人前提起。随着时间流逝,反感之词渐多,“情感专家”便囊括其中。

不久前,看一档情感类节目。对于此类节目,我大都抱着娱乐态度去看,同时寻找一些创作素材或灵感,对于节目里的悲欢离合,从初始的落泪到后来的淡然,过程跳跃渐趋平复。再到最后,便也沦为纯粹的观看了。不得不想到,这个世界,任何物事,数量多了,都会让人变得麻木。当大量的欢喜或伤悲叠加,一切也都看得淡了、腻了。

每个人的感情都是一段最为独特的历程,没有孪生、不可复制,从路途中的痴迷到功德圆满的幸福,亦或者曲终人散的黯然神伤,坦荡也好,曲折也罢,花自飘零水自流,都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心境,只有自己深知其中的原委,也只有自己才能解开纠缠杂乱的结。

当自己的感情琐事被所谓的“情感专家”当成笑料亦或者奇闻而品头论足时,当事人是否真的可以仅凭专家们几句“套话”化解心中的疑问,打消心中的顾虑,做出正确的判断?我想,那也只能是节目的排演使然。

从今年一月下旬开始,我开始着手情感故事集《你的那个她并不是最初的那个她》的创作,通过各个渠道搜集身边人的情感故事,尤以我亲眼所见为主。整理成文字再读,感触颇多,那些懵懂期的高中恋情、轰烈又崩裂的大学感情,以及终不能相守白头的中年爱情,来时总那么羞涩单纯、地老天荒,去时却只能心扉痛彻、悔在当初。

他们从欢欣惊喜谈到泪眼婆娑,再到咬牙切齿之后又淡然一笑,一切因相遇而起,一切因爱恨而终,经历了,便也懂得了,成为了对于自己来说的真正的“情感专家”。我常常这样静心听着他们绵长的诉说,有许多时候不能自拔,感同身受的文字加工者或许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故事记录者,慢慢地,慢慢地,每一笔也都有了欢笑与泪水。

每一章节我都不会加入自己的评论,对于他人的感情,做一个倾听者远比做一个评论者来得随心,更能让故事的主人公得以释然,亦或者某一时日想起曾经的青涩,开怀大笑。台上的“情感专家”,咬牙切齿地指责其中的一方,又以横刀夺爱式的言辞安抚另一方,只能是快活了自身,博得了观众一时的掌声。并不知晓,一切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又会是怎样的收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得不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人的感情自由他人品味评说,每个人也都将是自己的“情感专家”。你我皆外人,独取一段佳事,且记且思且行罢了!

(2016年4月18日 记于济南)

相关文章推荐: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
  • 水声里的柔情

    听潺潺的水声,柔柔的情,仿若听到那种纯净,由远及近的扑来,我张起耳廓...

  • 人间几月天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和18岁的徐志摩结婚,这是一场家族联姻,但张幼仪...

  • 因为纯粹

    在那个不懂爱情的年龄,我们自认为爱得很深。我们计划着每一天怎么...

  • 爱你很久,却未曾告诉过你

    爱你很久了,却从没跟任何人说起过,也没勇气告诉过你,甚至跟你说话,直...

  • 爱如洗脚水

    那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原来叫“七夕”,现在改称中式情人节...

  • 分手,放弃

    情窦初开的我们总是对爱情满怀着美好的希望,总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