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情好文章 >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悲情爱恋

时间:2016-04-09 15:46:02 来源: 作者: 点击: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悲情爱恋

原野/文

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除了得益于她的天赋才气之外,更得益于她与丈夫赵明诚长期异地分居及以后中年丧夫所造成的性格压抑之苦。

我们知道,历史上那些诗词大家,哪一个不是被政治上的打击排斥和生活情爱上的挫折逼出来的,李白、杜甫、陆游、苏东坡,真是枚不甚数。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流传后世,完全与他们身处逆境,身同感受有一定的关系。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纵观李清照之词,其最经典之作大部分都出自她与赵明诚欲聚不能、天各一方之时及中年丧夫之后。因此说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一点不为过份。他们生在多劫多难的年代,夫妻俩经常是聚少离多,只能靠鸿雁传书。

李清照常常写词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赵明诚每每收到妻子寄来的诗词作品,总是倍受感动。然而赵明诚却很少回笺答

谢妻子。因为他的文采在妻子面前总是略逊一筹。《百家讲坛》里讲过他们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一年重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提笔写了一首“醉花阴”的词。李清照把自己写的这首《醉花阴 重阳》给丈夫寄了去。赵明诚看后,也想给妻子写几首表达自己情意的诗。赵明诚心想,自己一个堂堂大老爷们,怎么能被一弱女子在才气上打败,他很不服气。于是,他为了写出好诗词,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没有具名的这首“醉花阴”词加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看后指着“醉花阴”说,这三句写得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后自叹不如。可见他们夫妻二人彼此倾心爱慕,既受相思愁绪之苦,又享相爱如蜜之甜的滋味。

随着赵明诚离家日子的无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任何花开花落,秋风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会激发多愁善感的她的创作灵感,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一剪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这些词语读来朗朗上口,掩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缠绵悱恻,凡是喜欢诗词的人,莫不交口吟咏。

李清照18岁便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当时一个是吏部员外郎的女儿,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造地设的一对。赵明诚一生酷爱金石收藏,而李清照则精通诗词文章。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共同研砥,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

从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曾四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 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成为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也是必读之书。

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总要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里。如此几年,积少成多,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这时李清照已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与南下的赵明诚会和。最后经挑选装车15车,其他没带走的东西便锁在10余间屋子里。但时局变乱,她离开没多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她家毁于兵祸,令人痛心。

(赵明诚《金石录》)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他父与奸臣蔡京的党争而被罢官。金兵南下,随着宋高宗迁都临安,赵明诚收集到的金石字画除被金兵掠夺去一部分外,剩下的还装了满满十船。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于南京而亡。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李清照中年丧夫后,写作便成了她赖以排遣孤寂苦闷的不二法门,而也就是此时,她的词作艺术成就也达到了她一生中的顶峰,也是中国历史上闺怨诗词的一个顶峰。凄美至极,哀怨至极,

情真意切,入骨三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相关文章推荐:

-
上一篇:几滴泪水,几万里
下一篇:寻心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
  • 水声里的柔情

    听潺潺的水声,柔柔的情,仿若听到那种纯净,由远及近的扑来,我张起耳廓...

  • 人间几月天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和18岁的徐志摩结婚,这是一场家族联姻,但张幼仪...

  • 因为纯粹

    在那个不懂爱情的年龄,我们自认为爱得很深。我们计划着每一天怎么...

  • 爱你很久,却未曾告诉过你

    爱你很久了,却从没跟任何人说起过,也没勇气告诉过你,甚至跟你说话,直...

  • 爱如洗脚水

    那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原来叫“七夕”,现在改称中式情人节...

  • 分手,放弃

    情窦初开的我们总是对爱情满怀着美好的希望,总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