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直接武器,也是挑战人生磨难的“法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抓到了一只雏鹰,他把雏鹰带回了家,养在了鸡笼里。这只雏鹰天长日久与鸡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鸡伙伴把它当成了同类,它也认为自己是一只鸡。后来,这只雏鹰渐渐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出色的猎鹰,想尽了各种办法,这只鹰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也不认为自己能飞。主人气急了,把它带到山顶像扔石头一样扔了出去。开始,这只鹰像石头一样掉下去,慌乱中它拼命地拍打翅膀,终于在快到谷底时飞了起来。通过这次保命的飞了一次,建立起了自信,天天练习,终于练成了一只出色的猎鹰。从则小故事可以看出自信是多么重要,在歇斯底里发出保命的一次挣扎,能够成为终生自信的开始,也成就了终生事业的基石。
自信不是自大。自信绝不是自我偏执、不容自己犯错,而失去客观的立场。真正的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但是不能自信过了头,变成了自大或自负,让人反感、讨厌。大家都知道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新北市,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博士学位。曾在苹果、微软和谷歌等多家七个公司担任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创办了创新工场,并亲自兼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可以说,是自信成就了李开复辉煌的事业轨迹。李开复4岁时对母亲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母亲看着他自信的样子,高兴地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很幸运,父母帮助他联系了私立学校。上小学后,邻居问他:“你读得来吗?”李开复得意洋洋地摇着小脑瓜说:“我还没考过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一次,他拿着一份90分的卷子回了家,被妈妈狠狠地打了一顿。妈妈生气地说:“我记得那天你对阿姨夸下海口,打你不是因为你成绩不好,而是太自大。”母亲苦口婆心地给他讲了做人的道理——告诉他,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这一次深刻的教训让李开复开始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从没在自大、自负和自卑中跌倒。所以,李开复随着年龄、阅历和地位的不断攀升,始终把握住自信的尺度,没有在自负和自大中栽跟头。
李开复常说,自信是美好的品质,年轻人应该具备自信。他回忆自己在谷歌任职时,在一次招聘会上,有个应聘的年轻人在几项考试中几乎都是满分,但面试时却露出了过分的“自信”。他一见到刚从美国回来的工程师王昕,他张嘴就说:“哇!我真不敢相信你这么年轻!你看上去好小!我觉得你就十八岁!”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当答错了一个问题后,他恼羞成怒地对考官说:“你以为你很厉害吗,我出个题你做!”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就这么盲目的自信中陨落了。
作为涉世未深的更年轻的朋友怎么有效地培养自信呢?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信。
要长自己的志气。每一个人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坎坷和失败,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缺点和失败,那样就越来越失望,自然就会消磨自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时,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失败中找出努力的方向。大凡成就事业的人都要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劫难考验。越是在困境越要把自己的有点和优势清醒地认清,冷静客观地找出自己能成功的实际想法和行为。想清楚后他是地去做,从一件件小事儿做起,实现量的积累发生质的变化目标。
要与自信的人接触和来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与悲观失望的人在一起,你会不自觉地萎靡不振;经常与胸怀宽广、自信自强的人交往,你也会至诚豁达。
要客观地审视自己。《老子》里有这么一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就是说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高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评价别人头头是道,优缺点看得十分透彻,很少审视自己,或目中无人,或固步自封,或游走在利市,没有主观上的清醒认识,只埋怨客观环境障碍重重。既没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导致了生活中烦恼不断、失败连连。由于生物遗传密码千差万别,造就了人的性格优劣短长各不相同。虽然人的遗传基因不能选择,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却可以在塑造。要始终用“自高必危、自满必败”警示自己,要自信不要自我,诚实客观地审视自己,即便人生不成功,也会在人生历程中显现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要明确地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离失败越来越远,树立起强大的自信。
相关文章推荐: